大學社會責任計畫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一、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之推動機制
本校秉持「全人教育」理念辦學,教育理念第一條:「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即是「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最佳體現。十多年前開始推動服務學習、知識責任,校務發展持續以發揮大學知識責任為主要面向。在109至111學年中程校務發展重點為「踐履全人關懷落實社會責任」,藉由USR融入教學達到學用合一之目的。此外,高教深耕計畫持續推動「善用知識社會實踐計畫」子計畫,重點即在於以全人教育、服務學習之基礎推動社會設計方案;同時將社會責任深化連結校務體系、推動國際合作及接軌聯合國SDGs,發揮大學影響力。研擬以USR實踐學校教育理念並融滲校務發展計畫,在全國大學校院推動社會責任中別具特色。
校務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之發展藍圖
為了讓USR的推動「由上而下、平行溝通」,本校於秘書室成立「大學社會責任推動辦公室」,透過一級單位強化大學社會責任推動與校務永續經營發展,有系統、整體性地規劃全校性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與發展相關方案,提供師生更完整的行政資源協助,以校級的永續經營宏觀視野,將校內資源體制化、校外資源媒合挹注,協助師生透過社會責任的具體實現,發揮大學知識責任與影響力。
(一)組織面系統性推動USR
為了有效整合校內 USR 計畫及方案,本校由「大學社會責任推動辦公室 」運用中原大學知識責任基金,在學務處服學中心、產運處配合協助下,共同將資源經費分配至全校七個學院各系所執行之 USR 計畫方案及服務學習方案。110年共執行180項以上服務學習方案、高教深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校務預算挹注5組方案、培育4組社企團隊。
(二)制度面提供師生各項資源協助
本校在制度面融滲社會責任之相關作法包括:
1.法規與專款基金:制訂中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相關辦法,並成立「中原大學知識責
任基金」結合各界力量多方捐資。
2.教師評鑑:本校教師升等明列「開設服務學習類課程、參與主持部級/校級大學社會
責任計畫或委託專案」作為教師正面表現或貢獻之項目。
3.彈性薪資:本校自97學年度起提供服務學習特優教師獎勵,推動USR與社會服務有
貢獻者亦可透過此管道申請。
4.社會設計/大學社會責任專業課程激勵機制:本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方案」,以經
費補助及獎/鼓勵機制激勵教師;同時鏈結校內外資源輔導師生團隊投入社會企
業,開設社會企業創新課程及提供團隊輔導。
(三)定期發佈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
定期出版年度USR報告書,呈現推動大學社會責任成果,同時重視 SDGs 與 USR 之連結。2020年中原大學社會責任年度報告書內容包含「關於中原、社會責任與永續經營、知識責任與社會影響力、校園永續與城市發展、善盡世界公民責任」等五大面向,充分反映本校推動聯合國SDGs之績效。
校級USR整合與協調機制
二、大學社會責任外部資源鏈結與推廣
本校為推進區域發展、地方創生,積極爭取政府、企業與社區合作資源之媒合挹注,廣義地協助培育在地青創生能力,幫助桃園創新進步。外部資源鏈結與推廣面,分述如下:
(一)辦理多元實體活動宣傳USR理念、發揮影響力。相關之作為包括:
1.舉辦二屆「公益實踐計畫競賽」活動。
2.連續四年辦理USR成果展暨論壇活動。
3.透過每年校內近20場活動深化師生認同,如課程記者會、社企創業競賽、連結USR計
畫與國際學生辦理國際USR暑期體驗營及辦理跨領域服務學習研討會等活動。
4.結合教育部USR與地方政府青年團隊地方創生計畫,持續促成中央、元智、健行科
大、中國科大、萬能科大等大專校院與在地團隊及地方發展協會合作。
(二)結合企業CSR影響力提升USR動能。相關之作為包括:
1.與宏致電子公司合作「公益實踐計畫」,捐贈「中原大學知識責任基金」提供學生
持續從事公益活動,總額為88萬元。
2.與「CSR@天下」數位論壇平台串連、搭建與企業對話的平台,與社會大眾分享USR
方案故事與觀點。
3.與臺灣地域創生聯盟共同辦理「台灣地方創生年會」,號召全國超過150組地方創生
團隊、15個民間企業共同分享學習,深化本校USR影響力。
(三)連結中央與地方政府、拓展USR資源版圖。相關之作為包括:
1.與桃園市政府共同推動「青年投入永續行動發展計畫」。
2.參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7縣市「北區青聚點」培力行動。
3.以大學專業能量協助青年培力,共享雙方經驗資源,深耕在地創生。
(四)結合社群媒體擴散USR理念。相關之作為包括:
1.定期透過新聞發布、媒體合作與社群聲量,擴散本校推動USR相關成果與影響力。
2.榮獲2020遠見雜誌USR大學社會責任獎、2020及2021連續兩年天下雜誌USR大學公
民調查「社會參與」公私立一般大學組全國第一名。
3.與天下雜誌合作進行USR系列報導。
4.與聯合報合作「用專業打造幸福」、「走出教室的學習」、「為世界做一件事」等
網路專題報導。
三、執行成果
本校在完善的USR推動機制,並有效鏈結外部資源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執行有下列具體成果:
(一)結合大學USR與企業CSR,接軌聯合國SDGs
本校將「全人教育」教育理念結合USR,透過校內體制化運作、校外資源爭取挹注,強化大學社會責任(USR)相關課程、方案與活動扣合17項SDGs精神,達到永續發展之目標。特別是與SDGs中的「永續城市與社區」、「優質教育」、「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及「工作與經濟」等四項目標之關聯最高。
(二)與在地社區/實作場域建立連結信任關係
本校與桃園市政府合作青年投入SDGs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並加入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能量與資源,建構北區青聚點人才培力地圖,拓展本校USR計畫團隊之夥伴關係。此外,110年與全台指標創生團隊共同協辦「台灣地方創生年會」,深化本校大學社會責任影響力;並與馬來西亞UCSI大學、日本社區營造學校深入進行線上工作坊與交流課程,連結國際組織推動跨國合作。
(三)執行全人教育為基礎之服務學習課程與USR專案
本校各院系結合專業知識與社會關懷,師生透過課程及活動設計,將專業結合各界資源協助偏鄉與弱勢,每年執行專業服務學習方案數達180項以上,參與服務學習/大學社會責任課程內涵方案之學生達1612人次。
配合高教深耕計畫,本校110年執行三件教育部USR計畫及五件USR Hub育成計畫,接軌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呼應場域議題及建立在地社群共識。
USR計畫一:從霄裡鏈接桃園兩圳文化綠廊之永續經營計畫(國際連結類萌芽型)
本校設計學院各系長期關心台灣環境保育與弱勢社區的議題。因應全球「社會設計」趨勢及國內提升「設計」教育需求,以桃園霄裡場域的基礎,水文化環境網絡之兩大水圳為發展主軸,上結合黃唐村(武漢國中)等,下接二支圳(武陵高中),更與中壢在地團體與大學夥伴合作,沿圳路涵蓋的範圍連接中壢節點(五號倉庫、健行科大、南亞科大、萬能科大),串聯作為文化綠廊的永續經營場域,讓經驗共享,傳遞至馬來西亞(UCSI大學) 以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建立大桃園教育連線之願景,透過境內的大學結盟,培育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實踐的同時,關懷在地高中、國中、小學等機構,讓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行動影響並傳遞至桃園全區。
呼應SDGs之跨領域議題架構
USR計畫二:大梨救小校 農創社企新生命-卓蘭「雙連梨」農產興業計畫
本校團隊發現台灣的水果之鄉「苗栗縣卓蘭鎮」正在經歷產業轉型的壓力,深入為「卓蘭鎮」進行問題盤點,將該地區的問題主要歸類為三大項,分別為「人力、社會及教育資源匱乏」、「社區整體產業環境不佳」以及「水果產業產銷收益大幅失衡」。中原大學透過開設課程及培育學生團隊等方式,帶領學生一同進入偏鄉解決真實問題,藉由進駐真實的場域,讓學生落實於課堂中所提出的各項議案,媒合學生與社區間的互動,對於社會偏鄉議題以及社會永續發展的關心。中原大學對於大學社會責任的相關機制設計皆以「落實永續機制」為目標,進一步以「創造農業新價值」、「打造社區品牌共享機制」、「深耕社區人文教育」,以期能達成「改善產業現況,建構永續發展機制」、「凝聚在地共識,創造合作綜效」、「挽救人文根基,建構人才培育系統」之三項核心目標。最終,以為卓蘭鎮建立「結合地方小學,打造地方創生樞紐,建構新舊農業並蓄的永續機制」為核心目的。
USR計畫三:團結經濟、文化夥伴-桃園大海社區文化創生計畫
本校團隊發現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因桃園航空城計畫即將進行都市更新,大規模的遷移將抹去居民的生活痕跡。因此本校鼓勵師生走出教室、用專業知識與在地社區共同永續成長,帶領學生進入大園大海社區了解在地文化保存的重要性,進行社區活化再造,透過歷史文化保存,帶動社區進行文化創生發展,使社區居民與土地產生鏈結,保留大海社區的記憶與空軍眷村文化。同時與當地教師合作,將當地學生的生命經驗與學科連結,進行中、小學課程的開發,讓航空城、大海社區以及黑貓中隊的歷史融入教材中,並研發出了以黑貓中隊歷史為主軸的桌遊,讓學生在大地遊戲以及角色扮演和團隊合作的協同中,「深入其境」地熟悉與了解黑貓中隊的歷史。
服務學習特色課程一:保存中壢 5 號倉庫納入歷史建築
本校室設系團隊,與桃園在地夥伴「桃園藝文陣線」合作,秉持著「串連老故事、發掘老文 化」,重塑地方認同、保存城市記憶,注入青年力量,鏈結學校及民間團體、居民的參與,將 課程整合實作。透過舉辦各式講座活動、導覽體驗及成果展等推廣活動,將老店串聯匯集。 今年完成街區博物館文創商品與城市記憶創作展覽,使學生能實踐專業所長並珍惜地方文化, 共同傳承歷史故事與能量。
服務學習特色課程二:大坡國中實踐史懷哲精神計畫
本校選定之實踐史懷哲精神計畫學校--「大坡國中」位於新屋區西南角大坡村,隔大深溪與新 竹縣毗臨,瀕於桃園市最南之濱海地區,民風純樸,環境閉塞,居民以農、漁為主,知識、文 化水準尚待提昇,學生文化資本普遍欠佳。因屬偏鄉國中,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低於 PR25 以下 之人數比例皆高達四成;尤其,偏鄉地區弱勢家庭比例偏高,家長無力提供學習資源,使得 城鄉差距更加擴大。因此,如何協助與輔導這些學習落後的孩童,將是該校目前最關注的議 題。本校師資培育中心師資生團隊心繫於這些偏遠地區弱勢學生的未來,長期以大坡國中為 服務學習踐行基地, 期望能結合師資培育專業,協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與效率,增進學生 樂觀進取、積極努力的動機,並提升學業表現。本校多年於大坡國中辦理之實踐史懷哲教育 服務計畫,對該校弱勢學生學習成效之提升及行為偏差之輔導,具明顯效益並獲得該校師長 與社區家長之高度肯定。
國際鏈結計畫
本校為建立專業社會責任領域之交流合作及鏈結整合海外資源,建置以本校為中心之永續發展國際網絡。舉辦跨國學生交流營隊與活動,每年進行社會責任領域學生營隊,並善用本校參與的各國際組織與區域鏈結聯盟活動,如: 高等教育聯盟(ACUCA、AUAP及UMAP),及國際性教育者交流年會等組織與活動(EAIE及APAIE)逐步推廣,擴大參與學校數;舉辦跨國學生活動,每年進行不同主題的研究與服務類型的活動,同時擴充學生交流之機會與能量,建構以本校為核心之國際高教學生社會責任交流網絡。
2021未來X設計國際研討會
本校設計學院所執行舉辦為期17天的USR營隊,邀請本地及外籍生一同前往台灣各地據點進行深度探訪。建立國際生社會設計基地,並召開「2021未來X設計國際研討會」,邀請包含日本、馬來西亞等地超過200位國內外學者以人本設計和永續性設計為主軸進行討論,辦理雙城國際設計工作坊,以台馬兩地為場域,進行永續城市計畫的設計,並邀請桃園市政府交通局王旭斌副局長、樸門永續設計學會林雅容理事長、馬來西亞州議員許來賢、雪蘭莪旅遊局旅遊發展經理蔡依霖等出席,共同為此計畫提供建議。
舉辦國際營隊深度探訪社會設計基地
召開「2021未來X設計國際研討會」
非洲肯亞「愛·女孩」計畫
有一種愛,是飛越一萬公里親自將愛傳送過去。根據英國衛報報導,「2015年潘妮洛普博士收集3000位肯亞青少女資料統計發現,10位15歲女孩中就有一位為了取得每月的衛生棉費用,以身體來換取金錢。」這樣驚悚的數據,讓當時本校 三位大學生楊怡庭、曾敏婷、張安妤腦力激盪一個午後誕生了「愛·女孩Love·Binti」計畫。Binti,是非洲三大語言之一的斯瓦希里語,代表著「女孩」的意思,取用這個字命名,是期待讓這份美麗的心意不會因為任何問題而停下,且能夠被延續擴散,發揮更大影響力地持續「愛女孩」。三個大學生憑著一個單純的念頭,運用簡單的布衛生棉連結了台灣跟非洲的距離。
楊怡庭第一次到非洲,是就讀本校時參加學校的服務學習海外志工團隊。在「愛‧女孩」計畫中擔任執行總監,一個具有份量的頭銜掛在25歲女孩的身上,那代表著「可以做更多事情」,本校應用外語文學系第一名畢業的楊怡庭,在畢業前就選擇的一條與眾不同的路。楊怡庭要讓非洲當地女性們知道,「因為很愛妳們」,所以希望女性們能夠自行製作生理用品,同時有能力教導身邊其他女孩做出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布衛生棉,學習不只幫助自己也造就他人,翻轉自己人生價值!
用了三年時間,「愛·女孩」計畫共發出了超過40,000份的布衛生棉到偏鄉,也教導近7,000位當地婦女與女孩,成功的將布衛生棉的知識從肯亞推廣到烏干達、尚比亞、坦尚尼亞以及史瓦濟蘭等地。今年開始,「愛·女孩」期待以100萬人為目標,計畫協助北烏干達的南蘇丹難民,讓她們有衛生教育觀念以及布衛生棉可以使用("布"一樣的非洲婦女-支持非洲婦女打破貧窮循環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lovebinti)。
中美洲薩爾瓦多「青少年資訊科技」計畫
位在中美洲的薩爾瓦多,是我國長期以來的邦交盟友。本校海外志工團隊連續二年赴薩國,進行資訊教學服務、文化交流與偏鄉物資分享。這群中原人走出舒適圈,熱情奉獻、珍惜擁有,發現全新的自己,也寫下青春熱血的一頁。透過校友數學系翁雁天學長所創立的非政府組織「好心人基金會」,以及中華民國駐薩爾瓦多共和國大使館的協助,成為第一組深入中美洲地區、進入薩爾瓦多的台灣大專院校專業服務團隊。
就讀應用華語文學系的陳宣卉分享,「我們在『薩爾瓦多幼童暨青少年發展機構(ISNA)』,教導一群遭受家暴、虐待、遺棄及未婚懷孕的孩子們電腦資訊的應用,有些遭遇悲慘的女孩,年紀只有 15、16 歲,甚至比我還要小!」「真的希望透過我們的付出,可以讓他們對未來的人生有不一樣的想法,可以熟悉資訊、學習一技之長順利就業。」
為了能夠充份具備志工服務的能力,參與的學生早在出發前 8 個月,就開始一連串的準備工作。除了在校園內向師生募集愛心物資,也進行一連串的增能培訓課程,包括建立整個團隊的海外服務學習心態、學習影片剪輯與製作、設計資訊教案、演練授課實務。暑假開始,本校學生在該國展開為期 33 天的服務活動。他們教導弱勢孩童使用電腦,期待以科技力量散播愛心、翻轉孩子的人生,也透過文化交流活動到當地偏鄉發放物資,增進兩國大學生及青少年的深層認識與激勵學習。
連續2年與該國「兒童暨青少年發展局」合辦本項資訊提升計畫,成效良好,對該局中途之家失怙少女及低齡未婚媽媽資訊能力建構裨益良多。其中與中華民國資助整建的「Santa Ana 兒童及青少年城」執行,更具意義,有90名不同年齡層學生受益。
本校在薩爾瓦多的服務學習活動,受到該國政府之重視。服務隊成員獲得薩國總統夫人、副總統伉儷的接見,薩國總統夫人除重申對我國的誠摯謝忱外,並期盼中原大學志工隊在薩期間除提供資訊教學外,也能與薩國青少年學員進行文化交流,強調在場的弱勢青年學子深值臺薩兩國政府及人民共同努力,為他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我國駐薩爾瓦多大使更感謝中原大學志工團隊犧牲個人假期來薩服務,協助「Santa Ana兒童及青少年城」提升薩國弱勢青少年的資訊技能,彰顯臺薩兩國合作不僅限於政府間,更擴及兩國人民間的交流與合作。
本項服務學習計畫將使雙方青少年受益,相信中原大學志工也可藉此體驗不同的薩國文化、風土民情、教育及當地美食。中華民國駐薩大使館將持續扮演臺薩兩國青年及非政府組織間的交流橋樑,與薩國政府及人民共同努力,共創薩國更友善、更有競爭力及更安全的未來。
「當時我們竟然還,真的覺得好光榮,有一種為台灣拼外交的感覺!」、「學習蛻變成長的過程並沒有不累的,把握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做更多能夠回饋社會的事情。我相信力量能夠積少成多,哪怕只是能夠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夢想,一切都是值得的!」服務隊成員林莉甄應可以作為本項服務學習活動的最佳註腳。
大洋洲所羅門群島「氣象系統建置」計畫
本校教育重視「學用合一」之教學,也提供學生多元豐富的海外學習機會。環工系學生協助及在本校海外實習機制之補助下,申請協助索羅門群島架設半自動氣象站及建立SoSAFE平台之服務學習計畫,除了發揮所學,更為維繫友好邦交盡一份心力。本項計畫由該系教授王玉純帶領學生自 2017年起參與中央氣象局與索羅門群島之氣象合作計畫,協助索國提升防災、公衛、預報及資料收集管理之能力,最後建立一套完整的SoSAFE平台,供索國政府使用、資料存放和自動化串接及預警。
該系學生林昱翰於暑假隨中央氣象局SoSAFE團隊赴索羅門群島服務,是唯一以「學生」身份參與的團隊成員。年紀輕輕的他與氣象局專業團隊一起到索羅門群島架設氣象站,並協助該國強化氣象災害管理,以科技外交提供貼心服務。
中原大學環工系參與氣象局SoSAFE計畫,協助收集當地氣象來建立地震、海嘯以及登革熱之早期預警系統。王玉純教授表示,這趟旅程中原團隊也開始建立台灣與索國衛生及醫療服務部(Ministy of Health and Medical Services, MHMS)之合作關係,由林昱翰負責簡報,將中原環工過去所做之研究成果及未來類登革熱預警系統的構想,介紹給MHMS的次長及其團隊。林昱翰說,最大的挑戰是必須以英語和索國官員及民眾溝通,並在短時間內以簡單明瞭的方式清楚表達台灣團隊所開發的類登革熱預警系統對該國的幫助。
「這趟旅程我學會用一顆『永續』環境的心和一顆『換位思考』的態度,跳脫舒適圈,期許自己莫忘幫助他人的那顆初心。」此行令林昱翰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索羅門群島艱困的生活環境與貧富差距,使他更加了解自己是多麼幸福!特別感謝本校提供機會讓他參與這個專案,除了開拓國際視野,更在團隊前輩身上學習到溝通技巧,以傳遞正向、善良的心去指導開發中國家,協助台灣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相信這將是人生中一段重要的寶貴經歷。